Biketo Article about Ines Brunn

There is a nice article on the „Biketo“website.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 in Chinese here. The video and pictures can only be seen in the original article. But here is the Chinese text for those who understand Chinese.

聪明的城市低碳先行者,伊泉专访(视频)

2010年08月25日来源:Biketo.com|自行车网作者:张柱量【BIKETO特约撰稿人】点击:3416 次
欢迎转载我们的原创作品,请注明出自:[Biketo.com|自行车网]进入论坛我要投稿

  STC,一个在北京成立的环保组织,英文全称叫:“smarter than car”,从字面意思是比车聪明,伊泉说他们给这个由老外建立的组织起了一个很京味儿的名字:“比车牛”。听起来确实让骑车的人底气大增的一个名字。

  而这个建立在北京的环保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Ines(伊 泉)。外人可能不知,现在伊泉可是北京城乃至中国死飞界的一姐。刚刚在北京结束的死飞大赛按照她的话说,是令她最快乐的事情。我想不只是主办人的她,全国 的死飞党肯定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中吧。虽然比赛规模不大,但毕竟这是中国死飞界难得一聚的盛会。而身为北京死飞运动的领军人物,伊泉当然首当其冲。

  来到伊泉位于雍和宫旁五道营胡同的自行车店,一个二层楼式的小屋子,几十平米的地方稍显拥挤。但位于胡同中的店铺显得异常的宁静,虽然相隔十几米就是北二环,但一点喧嚣的车声都听不到,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刚见到伊泉时,她正在帮两个年轻人在改装车把,将普通的蝴蝶把截成定制长度的 把,然后缠上把带或者装上把套。而她的身旁有一个德国青年正自己改装一辆老飞鸽自行车,将车的多余零部件拆下来装上现代的漂亮的车圈和车把,但车架还是用 原来的老飞鸽车架。于是一辆集合了古老元素和现代气息的自行车就在这几平米大小的工作间中渐渐成形了。看着她们认真工作的情景,真的不愿意上去打断,虽然 与伊泉有约,但还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她们工作。

  联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还是5月在朝阳公园出发去深圳的路上,她们骑着死飞自行 车加入了送行的队伍,由于骑的很慢,所以大家有机会一边走一边聊天,才得知这个说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老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死飞 是一个什么东东。当时的感觉就是强悍,因为后来吃过饭后由于要追赶队伍,所以她们骑着死飞一溜烟就跑了,我在后面追了好久才又赶上。当时的感觉是一辆单速 车居然能跑这么快,真是太厉害了。后来才了解到死飞车的特性,它本身就是竞速自行车,简单到极致的构造和轻盈的车身,不跑的快才怪呢。

  这时伊泉走了过来,我的思路也回到了这里,看着她结束工作后一脸的微笑,我也跟着快乐了起来,好像这种工作的好心情也融入了我的情绪。

  我们开始聊天,就像两个朋友,她使用中文没有问题,开始我还有意放慢语速,但后来我们完全像两个中国人那样交流了。

  伊泉是去年11月在这里开的店,到今年还不到一年,但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北京 死飞的一个聚集地,而刚刚闭幕的这届北京死飞大赛就已经有一百多人参加。她预计5年后北京玩死飞的人群至少在1000人左右。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解一个德 国受过高等教育,有电信公司工作的老外为什么会舍弃这样的工作而开一家自行车商店,她喝了口水,向我叙述了她的故事。

  德国,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大发展的年代后环保成为了这个国家铭刻在世世代代脑海 中的祖训。因为曾经的污染记忆,给了那一代德国人乃至整个欧洲人深刻的教训。于是重工业的外迁,以及各项环保措施和法令的执行,开始使得莱茵河水渐渐恢复 了清澈。但环保的意识却更加深刻。伊泉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保意识非常成熟的国家。在她的记忆中,父母带着他们一家人在野外支起帐篷,采上蘑菇,然后亲手 烹煮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是她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热爱大自然的她,在长大后喜欢上了北京,喜欢上了这座东方文明的殿堂。但令她失望的是,现在的北京和她01 年来时见到的北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见到的胡同中穿行着骑着自行车的人们,逐渐被越来越廉价的骑车所俘虏。原来人们的好心情也逐渐被堵车搞的越来越坏, 快乐的北京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变得越来越不北京。

于是她希望能做些什么来慢慢改变人们的这种生活状态,但说起来容易。一个人如何去改变一个社会的生活习惯呢?而且还是市场规律所驱使下,中国人在富裕的道路上所必须经过的阵痛呢?我想大多数思想的先驱都会摇摇头叹口气,然后说一句:哎,这些是历史规律,我们是很难改变的。

  可是伊泉却不这么想,她天生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她最终选择了自行车。这个在中 国人生命中扮演过异常重要意义的一件曾经的生活必需品。她说,在以前的生活中,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三大件,而现在自行车的地位被汽车 所代替,我们只有从年轻人入手。将更先进的自行车引进中国。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很多的历史是不能照搬欧洲乃至亚洲发 达国家的发展史的,它不仅仅是压缩了发展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一个迭代的发展特征正在这个国家的发展中体现出来。比如就在这个国家的70后还沉浸在是买一辆 两厢实用的大众汽车还是买一辆降价后的宝马车的时候,80后以及90后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DIY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FIXDE GEAR了。他们骑着光彩夺目的现代自行车,在北京的街头越来越多的出现。他们不再和仅仅差了一轮的兄长们有同样的追求,至少是在消费品方面,他们已经开 始与美国甚至日本的年轻人接轨。而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流行元素也通过淘宝甚至是易趣变得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而伊泉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未来的力量。他们对自行车运动的喜爱,必然会 倡导出环保的理念。试想,如果80后90后们都骑着自己喜爱的自行车,而不是开着轰隆隆的跑车出行,那么北京的空气将越来越好,因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 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骑上自行车,那么我们的北京有一天也将变成亚洲的哥本哈根。

她讲到了墨尔本,这个澳洲的美丽都市,而STC的另一位外籍成员就是来自那里。澳 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他们不敢想象骑车从一个城市穿越沙漠来到另一个城市而没有汽车的生活。于是,城市变变得越来越拥堵。因为 人们基本都是在城市中生活的,连去500米外的超市买菜都要开车。但聪明的澳洲人看到了汽车拥堵的害处,于是在原本没有自行车道的汽车道路上硬是划出来一 条自行车道。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导,自行车开始在澳洲流行起来,骑自行车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不再为路上堵车而心情烦躁,甚至社会的犯 罪率都因为自行车的推广而有所下降。

  伊泉的梦想是,北京能够天天有蓝天,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热爱北京热爱环境人的梦想。愿北京,天天有蓝天!

Comments are closed.